页面导航:多文旅游网 > 宁夏旅游 > 银川旅游 > 灵武旅游 > 正文

灵武明长城

2017-11-01 03:05 来源:多文旅游网 景点关注指数:853

灵武旅游 灵武古迹 灵武明长城图片 灵武十大景点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连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因而长城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宁夏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灵武,古时灵州所在地,它一直是中原王朝驻守西北边关的战略要地,因军事防御所需,秦、汉、隋、明四朝统治者都曾在灵州修筑过长城,并在这里驻军守卫,移民屯退。灵武境内的长城,又以明长城保存最为完好和气势雄伟。它西起横城堡黄河岸边,犹如一条巨龙,饮水于黄河,穿沙海,跨丘陵、过草原,昂首东去绵延伏于辽阔的鄂尔多斯台地之上。

  灵武境内的明长城自西向东横贯我市的临河镇、宁东镇,出马家滩镇进入盐池县境内,历史上一直被称为“河东墙”,又称“东大边”或“横城大边”。

  灵武明长城,建成于公元1474年,西起横城北黄河岸边,向东南绵延,经水洞沟、红山堡、清水营古堡等地穿越市境,经盐池县至陕西定边周台子乡,全长约200余公里,灵武境内长45公里。据史料记载,灵武境内曾修过两道长城,一为隋长城、一为明长城,全部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而成。据《隋书.崔仲芳传》记载: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使司农少卿崔仲芳,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西距河,东至绥德,绵延七百里,以遏胡寇。”明代朝廷为防御鞑靼、瓦刺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明代长城被称为“边墙”。史载: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由巡抚、右副御史余子龙倡修。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王越总制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在其敦促下闰六月又在宁夏巡抚徐廷章,总兵范谨主持下,初步完成长城全线连接工程。成化十年十月宁夏灵州地震,边墙倒塌十有一二。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又自横城黄河岸至花马池修补和加高加厚并改筑部分地段。弘治年间,宁夏巡抚张祯叔、王?先后于墙外挖“品”字形坑44000多眼,以防敌骑靠近边墙。其中红山堡黑水沟一带,堑深广皆二丈。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巡视夏、绥-提出改建河东墙,旋即三边总制杨一清又请准重修。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由三边总制王琼负责,西起黄河岸横城,东至花马池改置“深沟高垒”,全长360里。原边墙兴武营以东弃之,于南十里增筑新墙一道,长54里,称“头道边”,旧墙为“二道边”。明长城与相邻的一些屯兵城堡构筑起抵御外族入侵的有效军事防御体系,在当时军事防御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以红山堡为例,在这里长城、屯兵城堡和藏兵洞三位一体形成可攻,可守、可躲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这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一大创举。明长城作为一道军事屏障,它的建制和防御设施非常完善。河东墙建成后,共设关门四道,花马池营东筑长城关为总要,高台层楼高耸云霄,上镌“朔方天堑”“雕革虎视”等字样浮雕。清水营筑关门一道,上皆有楼,“凭栏远眺,毕呈于下”。西筑宁河台以护津渡,戌卫长城。长城上设有敌台、墙台以及墩台等军事设施。每隔100至200米建有凸出墙外的墙台,这样边墙的墙根就不再有火力的死角,可进行侧翼攻击。敌台高于城墙之上,可左右相望,前后呼应。有些险要地段置周庐敌台,驻兵达20人之多。河东墙内侧共建有29座城池。灵武营所属烽火墩113座,每隔五里一墩。夜则举火,昼则举烟示警。若见敌数人至百余,举放一烽一炮;500人二烽二炮;1000人三烽三炮;5000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台设墩夫,配备旗帜,鼓、弩、软梯、炮石、火药、火箭、、狼粪、牛粪、柴草等。兵士日夜守哨,沿线各兵营驻有重兵,粮草、兵器、军需齐备,守望、巡逻、通讯、调兵,各个兼顾,无一偏废,一派军事戒备状态。河东墙自成化十年初步完工至万历初,百年中数十次修筑,可见古代军民修筑长城工役之大,

  痛苦之多。正德间宁夏巡抚冯清写有《边人苦》一诗,真实的记载了明代边民苦不堪言的徭役负担以及受到苛捐杂税盘剥,人民背井离乡,四处逃难的状况。

  修筑河东墙,使长城形成两条道路,一为长城顶部,可供五匹马并行,守望、巡逻的士兵常年在长城顶部道路上往来,食物、军械也在顶部运行。二是长城内侧又建成一条交通大道,因有军队驻守、巡逻,行旅及货物有了安全保障,所以这条大道商旅往返络绎不绝。据《据北虏事迹》记载:“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七、八月产,由这条大道运往花马池的麦豆达26000石之多,其运输量之大,实为少见。”长城内侧大道的修筑,客观上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明代是我国修筑长城规模最大的朝代之一,也是最后一个朝代。河东墙在建筑工程技术上有很大进步,在勘查选线时兼顾军事、交通、农牧业,使多方受益,草茂之地筑于内,使虏绝牧,沙碛之地筑之以外,

  使虏不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土地平坦的地带,在城墙外挑挖取土,后形成宽大的壕沟,墙体愈显高竣,这样即使敌兵兵临城下也无法接近墙身。内侧挖土后则又形成宽大边路。逢山内部堑山筑墙,外部取土,增加墙体高度。部分险段用红柳、芨芨草铺使,用木骨拉引,黄土版夯而实,坚固异常。时至今日,仍然显示着古老灵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灵武明长城问答

  • 隋朝修筑过万里长城么?

    修过,共七次。载史料记载,隋朝修筑长城共有七次。 一、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夏四月,“召汾州刺史韦冲为兼散骑常侍。时发稽胡筑长城,汾州胡千余人,在涂亡叛。帝召冲问计,对曰:‘夷狄之性,易为反覆,皆由牧宰不称之所致。臣请以理绥。...[详细]
  • 描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的(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 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 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详细]
  • 中国万里长城到底有多长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是《长城谣》的歌词,人们一直以来习惯性地称长城为“万里长城”,然而在中国大地上横亘了数千年的长城到底有多长?近日,随着长城资源调查河北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中国有望历史上第一次了解到长城的精确长。...[详细]
  • 古代人是如何修建长城的?

    要修筑万里长城这样规模宏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劳动力的调配、材料来源、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都是相当庞大复杂的。首先谈一下劳动力的问题。 修筑长城的人力来源,大约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是戍防的军队,这是修筑长城的主要力量。如秦始皇时修筑。...[详细]
  •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全长是

    东起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西至嘉峪关,全长7,300多公里(另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为6,700公里),合14,600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在西方也常被称为中国长城。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建于中国古代的浩大。...[详细]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分享,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去分享到

灵武明长城评论 202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马上注册

0/140

  • 真实点评:
  • 三关口明长城
  • 灵武弑九天无弹窗
  • 明长城遗址
  • 灵武大帝txt
  • 明长城通览
  • 灵武大帝下载
  • 异世灵武天下禹枫小说
  • 秦长城和明长城
  • 傲枫江剑客2010-06-08 21:53

    灵武的明长城表示不知道。只知道。水洞沟那点有。
  • uvoxmpypk2013-07-09 19:37

    灵武二日游,第一天水洞沟景区(明长城、藏兵洞)、宁东镇恐龙馆,市区枣博园、兴唐苑、高庙(市区公园是免费的),第二天可以到黄河边滨河大道有黄河书院(预计七月
  • iuhkgjsk2016-06-20 23:32

    2004年9月,原灵武市临河镇横城村已正式划归兴庆区掌政镇管辖。横城村东靠水洞沟,西靠黄河,南靠临河镇石坝村,北靠明长城,南北宽3.5千米,东西长15千米,总面积约
  • qu12345682012-06-01 15:07

    人文历史景观有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三关口明长城、水洞沟遗址、西夏城旧称“横城堡”,位于黄河东岸的灵武市,银川黄河大桥附近,明清河东八景之
  • yc198312012013-10-28 07:54

    灵武境内恐龙化石群、水洞沟遗址、三道沟文化遗址、甘露寺、明长城、镇河塔、黄河古渡、长流水等人文、自然景观,享誉区内外。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即建县制